[size=15.9996px]第一步:接地气 [size=15.9996px]所谓接地气,就是紧跟时代脉搏,就是生活化。时代脉搏,可以理解为社会热点或网络热点,我绝不是倡导说网络流行什么就唱什么,人人都“伤不起”什么的,但是,毫无疑问,大众关注的热点必然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,歌曲内容贴近热点,必然容易被大家接受,剩下的就是水平高低了。并不是说写热点就一定会写的很口水或很恶俗,关健看你怎么写。所以毛主席才教导我们说,艺术要源于生活,更要高于生活嘛,但是首先还是要源于生活。 [size=15.9996px]案例分析:《明天不上班》 [size=15.9996px]《明天不上班》是一首很接地气的歌曲。首先它的主题“不上班”迎合了广大上班族的一种情绪,这种情绪在微博和微信里广为蔓延,引发出很多相关话题。其次,它还是一首用方言创作的歌曲,哪怕四川以外的听众不太听得懂,但至少表现形式上是很亲切的。 [size=15.9996px]第二步:朗朗上口 [size=15.9996px]中国人听歌主要是听旋律,所以长久以来的各种金曲,无不是朗朗上口的。《吻别》、《小芳》、《忘情水》、《最炫民族风》,不一而足。这个道理,其实大家都懂,却总是很难做到。因为越简单的东西往往就越困难,一不小心就落入别人的窠臼变成粗制滥造了。不过,有一些窠臼是大家都很喜欢用的,比如“15634325”(C-G-Am-Em-F-C-Dm-G),这个和弦走向虽然老套,但确实出了不少金曲,《江南》、《K歌之王》、《暧昧》、《米店》什么的。 [size=15.9996px]案例分析:《最炫民族风》 [size=15.9996px]关于《最炫民族风》为什么会红已经被无数人分析过了。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它朗朗上口、易于传唱,还接地气。这是一首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的作品,本身就比较容易被国人接受。编曲里带着民族风,迎合了这些年中国风潮流。口水化的歌词“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”,跟节拍非常贴合,加强了歌曲的传唱度。 [size=15.9996px]第三步:有记忆点 [size=15.9996px]能被人记住的歌,都是有记忆点。这记忆点可能是某段朗朗上口的旋律(如《好汉歌》一开始那段“大河向东流啊”),也可能是某个有趣的唱段(如《双截棍》的哼哼哈嘿),又或者是这首歌特点非常鲜明(如《忐忑》),再就是歌词非常尖锐。(如《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》)。如果一首歌缺乏记忆点,听完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,那这首歌肯定是平淡无奇的,也就没有红的可能了。何况是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,一首有着鲜明特点的歌曲总是更能让网友愿意转发和分享。 [size=15.9996px]案例分析:《忐忑》 [size=15.9996px]所谓“神曲”,就是一些特别容易被人记住的歌曲,都是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,特别容易成为微博上的话题。《忐忑》就是其中最奇葩的一首。它没有歌词(或者说是有着特别的歌词),旋律也很好学(如果很不好学就没那么神了),唱法也很奇特,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是记忆点。 [size=15.9996px]第四步:用好社交网络 [size=15.9996px]仔细想一想,这些年的热门金曲,没有一首是不靠社交网络红的。《最炫民族风》是从广场舞视频开始的,《忐忑》是从王菲的微博开始的,《伤不起》来自微博热词,占领社交网络等于成功了一大半。国外同样如此,《Nobody》、《江南Style》、《狐狸叫》。当然,这是因为传播渠道翻天覆地的变化,媒体碎片化带来了新的音乐传播方式,于是,为社交网络创作,通过社交网络推广成为创作的新思路。据说现在很多创作者创作之前都是先搜网络热词。
|